數(shù)學:數(shù)學精髓在于快、準
1、現(xiàn)買一本學術(shù)公式隨時看;
2、練選這題,大多數(shù)題都可畫圖解決,故學會精確作圖,每天以最快速度練10道;
3、填空題后面的選做題,選擇自己擅長的專項練習;
4、大題要考的那幾部分基本已固定,可分項練習,先做再對答案;注意格式和步驟,爭取做這類題的時候提高做題速度。
5、時間可安排在中午和自習
高三語文:語文在與積累
1、早讀時間:背詞語解釋,背必考的古詩,看復習資料上的病句修改和標點運用。
2、晚上看作文書,被新鮮的作文素材(閱讀技巧平時老師講注意積累。)可根據(jù)語文早讀安排;
英語:充分利用早晚讀時間
1、每天一篇完形填空,注意速度基本10分鐘以內(nèi);
2、閱讀最關鍵,看看一些閱讀技巧,每隔兩天練5篇,練速度;
3、作文了,平時多積累高級表達,可以每天寫一篇。
4、單選在于平時課堂積累,要是很差,可專項訓練;
5、以上基于每天必須背單詞。
高三理綜:
整個高三,我從未在家中學習一分鐘。八月,每天,我都強硬地把自習課扯出20來分鐘去專注理解記憶生物書的內(nèi)容,速度很慢,從必修一開始,努力往第一輪正在復習的進度靠攏。用了兩三個星期,所強攻的章節(jié),跟上了復習的進度,而后也一直都有拼生物。之后測了一次必修一,從40分變成80多分接近90分。生物,課本,就是王道。物理沒有做過一次筆記和錯題,上課時,別人做筆記的時間,我就抓緊時間,非常非常努力地用心地思考理解記憶原理規(guī)律,為什么它會這樣它會那樣。就這樣,物理越來越強大,之后一直沒有考低過班前五;瘜W一開始真心弱,真心累,內(nèi)容太繁雜,但必須啃,沒辦法。最重要的是那本綠色的厚厚的備考,前面的內(nèi)容,就是基礎,非常很重要,我做滿了,有些章節(jié),每一個選項每一行字都自己去思考推敲拓展。市調(diào)研之前,復習了三分之一多點的備考,一考,全市20幾名。理綜,在學習的時候,核心就是思考,記憶反而次之。
物理的學習
我曾經(jīng)聽說過一個上海中學生總結(jié)的“多理解,多練習,多總結(jié)”的“三多法”。我覺得這個方法很能概括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要領。
多理解,就是緊緊抓住預習、聽課和復習,對所學知識進行層次、多角度地理解。預習可分為粗讀和精讀。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學的內(nèi)容,對重要的部分以小標題的方式加以圈注。接著便仔細閱讀圈注部分,進行深入理解,即精讀。上課時可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解難點,解答疑問。這樣便對知識理解得較全面、透徹。課后進行復習,除了對公式定理進行理解記憶,還要深入理解老師的講課思路,理解解題的“中心思路”,即抓住例題的知識點對癥下藥,應用什么定理的公式,使其條理化、程序化。
多練習,既指鞏固知識的練習,也指心理素質(zhì)的“練習”。鞏固重視的練習不光是指要認真完成課內(nèi)習題,還要完成一定量的課外練習。但單純的“題海戰(zhàn)術(shù)”是不可取的,應該有選擇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題型。基礎好的同學還應該做一些綜合題和應用題。另外,平日應注意調(diào)整自己的心態(tài),培養(yǎng)沉著、自信的心理素質(zhì)。
多總結(jié),首先要對課堂知識進行詳細分類和整理,特別是定理,要深入理解它的內(nèi)涵、外延、推導、應用范圍等,總結(jié)出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(lián)系,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(wǎng)絡。其次要對多種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分析和概括。還有一種總結(jié)也很重要,就是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之后分析自己的錯誤、弱項,以便日后克服。
學習化學要做到三抓,即抓基礎、抓思路、抓規(guī)律。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提高能力的保證。學好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、化學式、化學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、化合物的性質(zhì)。在做題中要善于總結(jié)歸納題型及解題思路;瘜W知識之間是有內(nèi)在規(guī)律的,掌握了規(guī)律就能駕馭知識,記憶知識。如化合價的一般規(guī)律,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,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,單質(zhì)元素的化合價為零,許多元素有變價,條件不同價態(tài)不同。
關于化學有一種說法就是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,因為化學要記要背的東西很多,而且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,因此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閱讀與動手、動筆結(jié)合。要自己動手推演、計算、寫結(jié)構(gòu)式、寫化學方程式,或者動手做實驗,來驗證、加深印象和幫助理解,有時還要動手查找資料來核對、補充某些材料。同時在化學學習中,經(jīng)過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學事物內(nèi)部或化學事物之間的矛盾,即化學問題,由自己來加以研究和解決,或者在自己解決不了時請求別人幫助解決,是化學學習的一種基本活動方法,也是提高化學學習效果的一種基本方法。
1、解決“講”的困感和效率,落實“練”的時間和效果
關于第一輪、第二輪復習??如何合理分配時間,講、練結(jié)合。由于生物課時不足,而高考《考試大綱》考點又多(涉及高中生物五個模塊108個知識點)實際上最多只有第一、二輪完整的復習時間。
在時間緊、復習內(nèi)容多的情況下,老師如果把知識點講得非常細,必然要占用很多時間,然而效果如何?要落實新課改理念,發(fā)揮“雙主體性”,老師不宜總講、“越俎代庖”,而應合理分配時間,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鞏固(歸納、、整理、總結(jié))和落實書本知識及訓練;尤其后階段復習“回歸課本”應還時間于學生,引導、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落,構(gòu)建知識網(wǎng)絡,形成生物學觀點,做到“四個遷移”;第二輪復習除了重點專題,還需要把選修、必修相關知識點揉在一起進行復習(即專題+模塊整合),除了歸納、整理知識網(wǎng)絡,關鍵還要精選好試題(高考真題、好的模擬題)來進行訓練和講評,做到“以題帶點”既落實考點又培養(yǎng)、提高學生解題、思維等應試能力。
2、認真選題,合理選擇練習量??解決“練”的困惑
在這點上,老師多年的教學已有體會,即“足量的練習是必須的,但題海并不可取”。如何練到“飽和點”?堅決反對“題海戰(zhàn)術(shù)”,使練習有效而達到“事半功倍”!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研究各種題目(高考真題、各地模擬題),精選例題、習題,真正做到舉一反三,這樣才能給學生多一些自己閱讀、思考提高、歸納、整理的時間!
3、正確處理好書本與資料、高考題與模擬題的關系
課內(nèi)課外、題內(nèi)題外相互“遷移”,由課外情景→遷移→課本答案。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兩方面:從試題提供的大量情景材料中獲取有效的解題信息;平常要從課外積累相當?shù)纳飳W信息。